学术委员

以德树人 以才育材 ——记我校“优秀研究生导师”获得者、环境与测绘学院教授张绍良

浏览:时间:2022-09-13


   张绍良教授(第二排中)和学生合影

躬行践履,他奔走在矿山生态修复的前沿;育人无声,他将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我校“优秀研究生导师”获得者、环境与测绘学院教授张绍良说,他希望自己能以德树人、以才育材,用自己所学为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修复贡献力量。他说,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培育莘莘学子,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奋斗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又幸福的。

师者本心,他坚守为师初心

凌晨四点,张绍良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

张绍良是环境与测绘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担任教务部部长、孙越崎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等职务,他坦言“每天有忙不完的事。”

“凌晨、清晨、傍晚、深夜,这些时段,我们都收到过他的消息或者邮件。”学生们说,导师每天都很忙,但是大家的学业他都记在心上,他总是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回复、指导学生们。

张绍良的学生中有不少是跨学科进入团队的,博士生中,有一位来自生物学专业、一位来自中文专业、一位则来自英语专业。“面对我们这些‘门外汉’,张老师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辅导,以超强的耐心把我们都培养出来了。”“我的一个小实验都被张老师放在心尖,占据着他很多时间。” “我原来是学中文的,跨专业进入团队后,一开始,我的一个实验模型建立,至少要交流十几次,导师反复耐心地引导我,从没放弃。”回忆读博期间导师的教诲,大家感激不尽。

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在教育部大力倡导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下,张绍良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实践。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他开展了“四面一体”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怎么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怎么更新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我们针对专业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探索。”

他把网络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把在线教学资源带到课堂上,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混合教学。针对混合教学“何为混”“混什么”“如何混”“混的怎样”的问题,他构建了从理念、设计、实施评价四面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020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关于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张绍良课程团队组织申报的“《不动产估价》(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师者诚心,他躬身一线育人

张绍良的科研方向是生态恢复力、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修复、生态遥感等方面。他说,作为矿山科研工作者,必须要躬身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三十年来,面向全国矿山,从辽宁到贵州,从内蒙到山东,都留下了张绍良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足迹。

采煤塌陷地上或是杂草丛生、荒无人烟,或是污水成泽、垃圾成山。张绍良回忆,刚开始从事生态修复现场工作,发生痢疾、脱水是常有的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绍良参与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土地复垦示范工程——铜山柳新采煤塌陷地国家级土地复垦工程。在导师张国良教授的带领下,他在现场进行测量、设计、施工,一待就是一个多月。

当时正值雨季,白天,张绍良和老师们一起冒雨工作,坑坑洼洼的泥地里,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进行测量、记录数据的工作。晚上回到乡里简陋的招待所,大家继续研究数据、讨论方案。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让张绍良身体不堪重负,上呕下泻。回忆起那时的经历,张绍良感慨:“张国良老师那时已是五十多岁,他身体力行做表率,带着我们在现场一起干,这样的吃苦锻炼,让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

正是这样的经历,也让张绍良认识到,作为一名导师,要具备师者诚心,要以身作则,知行合一。

在培养研究生时,张绍良对国际研究前沿保持着灵敏的嗅觉,不断关注最新理论和最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与研究生分享,帮助研究生拓展思路、创新进取。他的研究生经常“抱怨”:“张老师给我们的选题太难了!很难找到有价值的参考文献,都必须自己去创造、创新。”

但张绍良坚持自己的做法,他劝导大家要瞄准学术前沿,多看国际高水平文献,好学善思,才能有创新。他参与过3项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主持过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几十项横向科研课题。他将科研课题经费用于奖励取得优秀成果的研究生,资助大家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通过多年的实践,当大家取得了学术进展,都理解了导师的良苦用心。

师者仁心,他用爱滋润学生心田

“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张老师,是您给了我自信的力量,让我心中充满了阳光。”这是去年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一位同学给张绍良发来的消息,他最感谢的是导师的睿智博学和严谨慈爱。

从教三十年来,张绍良始终站在教育教学一线,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毫无保留地传授专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张绍良尊重学生的特点,善于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研究发展方向,传授研究生思维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导研究生深度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他注重研究生的领导力培养,让研究生有机会作为一个项目技术负责人或一个小组负责人组织课题研究,实现研究生学习的三个转变:由纯粹的接收型向接收创造型的学习转变、由推动依赖型向独立自主型的学习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习转变。

在担任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期间,一名导师因特殊原因无法继续指导2名博士生和3名硕士生,张绍良教授义无反顾扛起了指导责任。研究方向不一致、培养经费不足、毕业临近……困难,压在了张绍良的肩膀。

当时已经是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的李同学,距离毕业只剩半年时间了,但是由于前期进度慢,预答辩没有通过。当时她焦虑不已,几近崩溃。

“没关系,我带着你,只要开始做,就不怕晚。”张绍良耐心带着她梳理论文逻辑脉络、分析实验数据、搭建论文框架。“那些天,张老师让我坐在他办公桌对面,带着我一字一句的分析论文、修改论文。”最终,李同学顺利通过了盲审和答辩,她说:“我一生也忘不了张老师的指导。”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她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取得了硕士学位。

“张老师的学识才华和人格魅力,让我们信服、佩服。”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而张绍良说,学生们的认可是他最大的自豪和荣誉。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新闻网

网址:http://xwzx.cumt.edu.cn/aa/30/c521a633392/page.htm

学科信息平台